大学去国外留学国家有没有补助?
这个就是要看你个人条件,读研的话看看是不是可以申请到海外奖学金,要是走那种交换生项目,那就看你们学校有没有公派了,留学基金委是肯定没有这个奖学金给硕士了,博士可以看看留学基金委的条件,要求学校背景,专业均分和学术能力,科研资质,其他实践资质证书等等,都是需要的。申请公费留学那得看你有没有应届生能力,你要是想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那可能你的各方面,包括语言,推荐等等都需要比较高,比较好才可以。
有补助的。如果条件满足的话,可以申请公费留学,申请人可通过登录“国家公派留学信息平台”网站来进行网上报名申请奖学金或资金补助。
公费留学在国内一般是指由政府提供留学资金的一种留学方式。公费留学的申请人要向教育部提交申请,申请通过以后教育部会直接向申请人提供一定的留学费用。
只有公费留学国家才会给补助,自费留学是没有补助的。
留学人员所得国外奖学金、资助费和其他费用的处理办法(一)留学人员的奖学金或资助费,凡属个人通过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基金会等直接(或委托)考试获得者;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向国外单位申请获得者;国外单位指名邀请获得者;通过两国政府或团体、组织、双边或多边对等交换奖学金名额,由我方经考试指名受领者;有关国家政府、学校、团体或国际组织单方面赠予我国政府或单位的奖学金或资助费名额,由我方经考试指名受领者。以上人员所获得的奖学金和资助费一律交由本人支配,用作学习和生活等全部费用。其中按国家计划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派出的公费留学人员所获得的奖学金和资助费低于同类留学人员国家发给费用标准的,由使领馆补足。不属于上述情况者按有关规定办。(二)在出国前已取得国外奖学金和资助费现款的,出国机票(车、船票)、衣物补助费、旅途零星外汇由留学人员自理。出国后获得国外奖学金和资助费的留学人员,原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提供的出国机票(或车、船票)、衣物补助费一般不再归还。如到达所在国后,对方可报销出国旅费者,应将此款归还使领馆。回国旅费自理,不足的,由使领馆补足。(三)留学人员出国后在国家资助的期限内因学习、科研成绩优秀而取得国外奖学金或资助费的,一律交由本人支配,同时停发国家资助。但对所获得的奖学金或资助费低于原国家发给费用标准的,除由使领馆补足外,再给予适当奖励;相当或略高于原国家发给费用标准的,也给予适当奖励。以上奖励部分在本人所得奖学金或资助费的25%以内掌握,具体标准和奖励办法,由使领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享受国家公费期满以后,奖励部分停发。到国外后凡经个人努力取得对方减免学费(有的国家称实验费)的留学人员,使领馆可视情况给相当于减免费用的10%,以资鼓励。(四)国家选派的大学生、研究生的业余劳动所得,如假期开展勤工俭学的收入、稿费等;进修入员得到的对方给予的一次性经济收入,如奖金、国际会议费、临时讲座报酬以及保健津贴、野外作业补贴、专业实习报酬等,一律由本人支配。(五)享受国家公费或国外奖学金和资助费的留学人员,既要发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又要保持我出国人员的尊严。在经费使用上,应保证本人身体健康在国外学习、科研以及生活中的正常需要,保证对外学术交往的需要。提倡和鼓励他们用节余外汇购买科研教学仪器设备、用品和书籍、资料,以利回国后继续进行科研、教学工作。
只有国家公派的留学生才会得到学校的补助,国家承担学费住宿,并给予一定生活费学校公派的留学生可以得到学校给予的补助,根据学校情况不同,免学费住宿,给予一定生活费自费留学生所有费用自己承担,除非申请到了对方学校的奖学金
留学回国人员可以作为人才引进进体制内吗?
这个可以,但是人才引进要有相关的政策,你比如需要你的学校排名,你的学术资质等等,然后包括你的学术成绩,这些都很重要,然后你想进入体制,那得看你是不是需要这个东西,如果你是进入体制,你可以作为人才引进,积分落户,但是要是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还是要正常去准备考试的,否则你也进不来什么人才引进体制什么的哈。
留学回国人员中可分三类:一类学有所成者,二类学完学业者,三类混了个文凭者。学有所成者,可以进体制内并创造条件,让其大显身手。学完学业者,与国内留国生同等待遇,参加考试,竞争上岗,不必照顾,学句实话,有的留学生比留国生强不到哪去,只是镀了层金而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大有人在!混个外国文凭者,回来就回来,没真才实学,到哪里都里混混!一言以弊之,对留学回国人员,要与留国学生一视同仁,不必神化。反正是来去自由,中国也不是混世天堂!是金子总会发光,让他们与坚守留国生在同一个起跑线去争去拼肥!
国外疫情严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出国求学?
我的分析大约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种人求学心切,并受国家重托,不失时机地早日完成学业成名成家,有了实力,好回来报效袒国,为国家为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因此刀山敢闯,火海敢上,疫情也阻挡不了他们的求学欲望,必须排除疫情的干扰奋力去国外求学深造。这些学子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应保护好他们的安全。
第二种是,不少人是自费到国外去镀铁金,有了学位回来,得到一份铁饭碗工作,就有一生的荣耀,会光宗耀祖,完全是为了给自己谋一条好的出路,为了不荒废学业,不失掉机会,必须冒着风险赶快出国,因为,今后也许再没有机出去了。
第三种人,从牙根里就不热受自己的祖国,崇洋媚外,朝思暮想地投靠外国,特别是美国,他们想通过留学的渠道定居国外死不还家,去过西方所谓的自由世界生活。这类人一般是在靠山父母的受意之下,不顾一切的投向国外,哪怕是刀架在脖子上也顾不了那么多,疫情又算什么呢?
以上仅个人观点,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敬请友友们补充。
因为国外疫情真的不严重。
事实上根据英国和美国医疗机构以及媒体报道,目前欧美主流疫苗对新冠遏制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英国7月份发表的医学论文显示,对德尔塔变异病毒,一剂辉瑞疫苗有效率36%,两剂88%,一剂阿斯利康疫苗有效率30%,两剂67%。
美国新发病例德尔塔变异病毒占了83%,病例数大幅度上升,但以没有接种疫苗的为主,97%住院病例没有接种过疫苗。
洛杉矶公立医院系统收治的新冠病人没有一个是完成接种疫苗的。
换言之,目前美国与欧洲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恰好是之前不愿意打疫苗的那群人,而接种了疫苗的人感染德尔塔变异病毒的可能性已经大为降低了。
正因为国外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了疫苗对病毒(包括德尔塔变异病毒)有很好的遏制作用,所以我们才会在一面严控的情况下,一面呼吁还没有接种疫苗的民众赶紧接种疫苗。
话又说回来,能承担得起昂贵留学费用的家庭,按照收入,肯定是我国那5%的家庭,人家对资讯掌握程度肯定比普通人要强许多,他们都敢把自己孩子一个劲儿送回外国继续读书(就和他们去年一个劲儿把孩子接回来),这说明他们也知道外国疫情的情况其实是不严重的。
我相信99.99%能承担得起留学费用的家长不会故意把自己孩子往火坑里推。
个人观点,有四个原因,不一定正确,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一、咱们国家没有明文禁止,不准出国或停止审批相关留学申请,就代表学子及家长可以自由选择,自作主张。当然风险、后果也得当事人自己承担。
二、现在出国的学子应该都打了疫苗,具备一定抗疫能力,本身也年轻,没啥慢性疾病、沉疴顽症,加上国外医学水平也不差,只要有意识做好个人防控,不去人员密集场所扎堆,只专注自身学业,应该问题不大。
三、因为这两年全世界闹疫情,人人自危,出国留学人员大幅度减少,而国内毕业人数众多,就业压力山大,很多家长认为此时出国是个机会,所以愿意冒点风险,送学子出国深造,早日完成心中梦想或就业心愿。
四、不排除有经济实力的家庭有其他想法,比如崇洋媚外、转移资产、准备国外定居等因素。毕竟现在出国来回路费,不是一家庭能承受得起的,网上说去美国的单程机票己上十万,普通学子怕只有望而却步的份。
能在这个时期毅然走出国门的大多孩子都是非常优秀和有着求知的渴望,孩子们顶着独立生活的考验和繁重的学业压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些。能送孩子出国的大多家庭应该也可以选择让孩子在国内更舒适安逸的生活,但人生短暂,多去走走看看不枉此生!
高校留住高层次人才的方法?
充足的科研经费,
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儿女教育环境)
和谐的同事合作关系。
真事:二十多人的教研室人均年薪15万左右,忽然引进一个年薪百万的人才,
上课内容一样,工作时间一样,很快他就发现同事不合作气氛不和谐,自己
主动调走了。
打破陈俗陋规和高校圈子文化,论资排辈,尤其剔除拜师文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根据能力不折不扣给予科研支持,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应酬,让年轻有为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专心科研。
这个问题提得好好,我来尝试回答。
说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他为什么会流动?无论你有怎样的情怀,有爱校的精神,首先你得承认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流动,通过流动把资源配置到最佳位置,这是市场经济能够取胜的根本,因此1992年以后,我国果断的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每一个机构要取胜,最大的根本就是来源于人才,高校也是这样,能抢到最优人才的就抢占了制高点与前沿。我认为高校人才流动进出不外乎三大原因。1)经济收入,仅仅房价不便宜这一点,就把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扭向了经济收入。2)工作环境与机制,这里涉及到平台、管理两方面,优越的平台,优秀的管理,更容易出成果,3)可能合作的团队水平,毕竟一个人是不能干完这些事的。
现实中,情怀、爱校,对于食利人、社会人阶段的多数人,都要建立在1和2的基础上,因为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部分,当然不排除少部分知识分子不计名利,他们成为社会学习的榜样。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把这个当做唯一标准,毕竟买房、孩子上学…都要花钱的,哪里也不少一分钱。
搞明白了在几点,就知道怎样能够留住高校高层次人才了。1)体面、对等贡献的收入。2)工作环境好,平台好。3)能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合作团队。当然,工作平台和团队可以有高层是的人才自己创造。
在爱国主义大原则上,高校要能抓得住,在科学生态上,要放开,行政不能过度干预科学研究,行政人员不能变相占有别人的成果(科学评奖、奖励等),让人才感到有一个好的科学生态,能顺利搞科研的前提不是当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家高水平留学人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家高水平留学人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