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宜留学,你觉得呢?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共九年,统称九年义务教育。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了父母或监护人要依法保障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父母必尽的义务。
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学习祖国的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长在五星红旗下,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快乐成长,为将来建设国家奠定思想和文化基础。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出去留学,他们从小接受不是我国的文化教育,而是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教育,他们虽然学习了西方文化知识,但是却失去了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和思想价值观教育。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价值,有的学生会彻底变成西方人的附庸。
孩子从小留学,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会缺少家庭教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国内也有很多优质教育资源可供选择,为什么要把这么小的年龄的孩子送往异国他乡求学呢?
所以,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宜留学。
郑强教授最牛的演讲:把小孩子送到外国上中小学,就完蛋了!
笔者是一位老教师,非常赞同郑强教授的观点!
笔者也是一位母亲,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我更赞同郑强教授下面这句话:
在一次演讲中他动情地讲到:我要是生个女儿,我才不轻易送到国外,你们太知道怎么回事了!
在此,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个父亲声泪俱下地讲诉自己女儿留学的遭遇:
这位王先生,家住北京,育有一女,衣食无忧,家庭幸福。
女儿上初中时,发现身边一些朋友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上学。于是,和妻子商议,决定送女儿到英国上高中!王先生夫妇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女儿高中毕业,进入英国一流大学学习。如果一切顺利,可以定居英国,夫妻俩以后去英国养老!
理想有时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女儿所在学校不是寄宿学校,女儿独自一人住在出租屋里。一个十六岁就走出国门的孩子,在英国是如何度过那些孤独寂寞的时光,父母不知道!女儿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也是鞭长莫及。
有一天晚上,女儿打来电话,痛哭不止!王先生再三追问:女儿告诉他,自己怀孕了!听到这个消息,夫妻俩如五雷轰顶。
第二天,夫妻俩乘飞机到英国。来到女儿的出租屋,只见女儿披头散发,脸色蜡黄,情绪不稳。与出国前判如两人!
待女儿情绪稳定后,经过交谈,才了解原委:女儿出租屋的邻居,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男子!见女孩独自一人,就时常搭讪。后来,有一次女儿生病 ,求助男子。男子对女孩还算照顾,这是女儿在英国第一次有人关心自己,很温暖,很感动!不久,两人就同居了!再后来,女儿发现怀孕了,男子很快就搬走了。
王先生当即决定:结束女儿英国的留学生活,回国回家!
回到北京,打掉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女儿情绪好转!女儿重新走进校园,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现在,孩子已经考上大学,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途!
节目最后,王先生激动地说:我这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女儿送到国外上高中!也希望那些打算把孩子送到国外上中小学的父母,慎之又慎!国外不是天堂,西方不是神话!
我佩服这位父亲的勇气,同情女孩的遭遇。更庆幸这位女孩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在女儿跌倒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果敢抉择,让受伤的女儿回家!用如山的父爱,为女儿疗伤,鼓励孩子站起来,重新出发!
希望,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诉,给那些家有女儿,想把孩子送出国门读中小学的家长们提个醒!
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送到国外上小学,需要三思而后行
赞同题主观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宜留学。
此次疫情的发生,不仅有对生命的考验,还有对价值的思考,尤其是澳洲跑步女、豌豆公主、许可馨等典型人物的出现,更是把爱国主义和留学生推上了热点话题。
最近,关于未成年小留学生的现象,更是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直言不讳:“没有了民族的概念”,“把孩子送到外国上中小学就完蛋了!”
郑强教授的话,代表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心声,本人也非常赞同,主要缘于如下原因:
1.为获得国外永久居住权以“留学”为掩护,失去了留学的应有之意。
前段时间,为什么很多人对包机接回英国小留学生持反对意见?不是大家没有同情和同理之心,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小留学生到英国留学,既不是为了“文化交流”,也不是为了学什么先进技术,而是奔着英国法律的规定:居住达到10年,就有权申请英国永居,即成为英国公民。而从小学开始留学,无疑是10年期限最容易达成的方式。
大家认为,既然你从小就打算脱离中国,现在遇到困难就想到国家了,这是典型的“建设祖国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
2.从小留学他国,爱国教育缺失,不可能学成后报效祖国。
近代史上,有很多爱国人士出国留学,并且学成后回国建设,如:钱学森、竺可桢、李四光、詹天佑……他们是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的榜样。
但是,小留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三观几乎都是一张白纸,从小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不了解中国历史,没有经过中国文化熏陶,没有民族认同感,如果说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爱国,那也是爱他国,而不是中国。
3.中国基础教育全球排名前茅,小留学生舍近求远,不可取。
目前,我国已经是全世界教育体量第一的国家,尤其是基础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球的肯定,而且只会越来越好。就连比尔·盖茨也说,中国上海的基础教育水平世界第一,他还提议美国应该效仿。
如果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看,家长舍近求远让孩子留学他国,除了证明自己有钱,还有就是“当局者迷”的可悲。
4.亲子教育的缺失,只会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我们和朋友无话不谈,和父母的话语却越来越少,距离越走越远。”这是为什么?因为今天的亲子关系已在“代沟”的掩饰下,越来越淡化了。
如今越来越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大家巴不得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片,而小留学生的家长却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从小远隔重洋,能不能学到知识暂且不说,单说对于亲子关系的构建就是非常不利的。
总结语: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这是所有家长的责任,也是为人父母的愿望。但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物资的支撑,还应有思想的温润。只有爱自己国家的人,才能被这个国家所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皆是如此。
所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宜留学,若真要留学,也应该在18岁以后再留学,这既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也利于构建融洽的亲子关系,更利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发展。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豆爸侃教育”——说教育事,解教育规,做教育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哪些国家不建议去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哪些国家不建议去留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