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不是应该限制清华北大高材生出国留学?
我认为出国留学深造并无可厚非,关键是国内大学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过多注重或宣扬出国留洋的个人功利观念,而且国家也要出台措施,限制出国留学生成为外国的服务器!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对于国家一些高端人才的流失,实属遗憾,但并不能一味指责清北学子。我们也应该肯定这些年来很多高端人才回国支援国家建设,尤其是清北回归的人才。
限制清北出国留学,是不明智的。如果国家有更好的科学知识,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有更好的安居条件,我想清北学子不用限制他们也很愿意留在国内,回到国内共同建设祖国。
对于出国留学,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对于是否回国,我们也该持包容的态度。网络信息社会,报效祖国并不一定要留在国内,天涯海角要想为国效力,在哪都行。
所以我们不应该限制人才出国,我们应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吸引清北学子归国,吸引全世界人才到中国来,共同建设伟大的中国。
应该的事情很多呢,应该有个公平合理的大环境,让大家有尊严地生活,思路有个大体的正常。
限制?凭啥?
把你的问题分一下,1. 你觉得留学是很令人向往的,会改善个人的未来和物质和精神世界?
- 你觉得留学是坏事儿,会学得愚蠢,自绝于人类高尚的生活?
如果是一,那么为什么要限制北大清华高材生呢?就因为他们学业优异自控力强,所以要失去一部分自由选择的机会?然后这条路对其他人开放,保持一个公平,让学习能力弱的人有机会留学?
如果是二,你是担心学霸们走错路对未来没好处,用限制来给他们一条明路?你觉得能进清华北大的人,还没能力看清和选择自己的路,需要你来费力好心指点?
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是倾向于于出国深造,还是保研本校?
感谢邀请。
我认为倾向归倾向,不可与现实混为一谈。以下是2017年主要985和部分非985本科深造率排名:
我认为清北大部分学生是倾向于出国深造的,但是苦于以下几点,很多人会选择在国内深造或者直接就业。
第一,目前欧美就业对留学生来说壁垒在不断加高。
目前很多专业在国外也遇到了难就业的问题,每年的科研经费在不断缩减,而且欧美国家在知识产权政策上更偏向于本国人。所以这一点致使清北的学生降低了出国留学的心理预期,导致实际出国深造的人数在减少。
第二,清北的本科毕业生国内保研率较高。
从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出,清北本科国内升学率分别为49.8%和44.3%,既然在国内不用考,况且毕业后的出路也不会差,为何还要放弃国内的升学机会而去花很多费用留学呢?
第三,家长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很多清北的学生除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外,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全国各地。我认为经济因素在这里起到一定作用,因为有些家庭无力负担出国留学的费用,特别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虽不是清北毕业,但他就读的是国内排名前5的院校,迫于家庭的压力,毕业后保研,现已工作多年。
再者,不在少数的家长对孩子不会有过高的期望值,因为能考上清北的已是人之骄子,而且让孩子在万里之隔的欧美学习和生活,很多家长都是万般不舍的。
第四,我国的综合实力排名持续上升,国内就业环境向好,国家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
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国家不断出台重视人才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清北的学生,无论是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保研,良好的就业环境让他们得以在各领域的舞台上施展才华。
所以,倾向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需要依据现实情况为每个人的心理预期做出自己内心的判断,清北的学生亦是如此吧。
你好,我是一个中学老师,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身边有过考上清华的人,由于家庭经济的影响吧,毕业后就直接找工作了!身边这样的学霸不是很多,还有很多农村家庭的负担比较重,一般都需要孩子早点出来,这样可以帮帮家里面!出国的认识的比较少!谢谢,邀请!
近年来清华北大的世界排名逐步上升,目前也是处于前列,比如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排25名,所以校内一些顶尖的学生能申到麻省理工、剑桥等顶尖高校的会倾向于出国,而大部分学生能申到的外国高校实际上还比不过清华北大,所以出国意义不是那么大,因此中上、中等的学生其实更倾向于本校保研(加上清华北大的本校保研率也很高,一半左右),而排名较后的学生多直接工作,或者外校读研(也有选择出国的,但对应的学校基本就没什么知名度了)
关于北大取消留学生入学笔试你怎么看?
北大取消留学生笔试,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你去澳大利亚、加拿大读书,也不要笔试。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招生留学生的做法是“申请-审核”制度,这个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之所以很多网友感觉不爽,是因为很多华人,加入外国籍之后,再用外籍身份报考北大,这行为让人觉得侵占了教育***。就这几个关键点,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就北大取消留学生笔试来说,这种方式更为全面地考核报考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素质等,也一直是大多数国家所***用的。取消笔试,并不代表不审核,那么多人留学北大,招生名额有限,北大是会严格审核的。
第二,吸收更多的国际学生,有利于国际教育交流。世界的顶尖大学,如哈佛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常年保持在12%左右,而我们中国的大学,国际留学生的比例一般都在5%以下。中国要想建设处国际大学,必须要吸引留学生,更何况,世界大学排名,很多会把学校的国际化作为一个考评因素。
第三,对于很多网友非常不满的,就是中国人加入了外国籍,再来报考北大。其实中国的教育部早就了解这一点,并且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对于这样的学生,除了正常的申请之外,还需要提供在国外实际居住的证明。一般是入籍超过4年,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等等。
北大免笔试录取外国学生,需要辩证的多维度的来解读。
北大出台这一制度,是有原因的,是基于当前的疫情考虑,故而取消了留学生的入学笔试,但是远程面试还是要进行的。网友们之所以觉得气愤和不满,主要是觉得进北大的门槛太低了,而且对象还是国外的留学生。
相对来说,国内的高考生,想进北大、清华,难度大家都清楚。高考成绩至少得上650分,否则免谈。即使以北京为例,参加高考人数与北大清华录取的比例,也仅为0.91%。正因为难,每一年哪个地区出了个高考状元,冲进了北大清华,那简直是全城皆知,光宗耀祖,县长都会亲自赶到学生家里,送上一份奖励金。
两相一比较,同学们就会觉得,国外的留学生,这也太容易了吧,轻松进入国内的顶尖名校不说,还有优惠的奖学金可以拿。学校的说法,是优质的留学生难招,为了扩大国内名校在国外的声誉和影响。但是,非要培养留学生吗?好的教育***,服务于本国的学子,也能说得过去吧!
(如图2)是清华大学去年发布的招生简章,对于国外的留学生,不用笔试,只需要完成申请+审核+面试的环节,就可以了,汉语词汇,掌握1200个就算达标。看到这个简章,不少高考生难以抑制那份失望,纷纷说: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人家这是在“躺”进名校呀,没法比啊!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种心理,可能***有之。不过,一方是“躺”进,一方是苦读,两相一对比,差距确实大!也难怪同学们会如此心理不平衡。还有更“致命”的一点,国内的留学生,去了国外,可能要花一大笔钱。但是国外的学生,来清北留学,花费却不大,甚至,有些同学还能多赚一些补助。
除了这些优惠,在去年的时候,人民日报不是还发过一篇文章吗?题目是:《为留学生配学伴,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这篇文章抨击了一种现象,那就是给留学生配学伴的现象,当时,也曾引起很大的争议。
名牌高校,在选择留学生时,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制度,无可指摘。但是,对于国内同学们的心声,也应该虚心听取。我们的清华北大,在国际上虽然排名不是最前,但也是有一定声望的。在收取留学生时,必须有一定的门槛,不能让国内的学子寒心、失望,觉得制度不同,待遇有异。多少高考生,梦寐以求,想要冲进清华北大,想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付出了无数汗水。那么,对于想进清北的留学生,是否也应该提高一下门槛,降低一些优厚待遇呢?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您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限制清北留学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限制清北留学政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